究竟什么是独立血液透析中心?发展空间有多大?市场上有哪些标杆企业?国外市场的发展情况如何?您都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案。
抗体连接细胞群,使HIV无处可逃2017年4月,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和中国上海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一种方法将抵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抗体附着到免疫细胞表面上,从而产生抵抗HIV的细胞群体。Scharf说:我们认为,这种抗体能够辨认刺突的两种形态是非常有利的事情。
现如今,免疫疗法作为癌症的热门疗法炙手可热,又因为病毒感染性疾病相对于肿瘤有着一定的特异性强、突变率可控等特点,所以科学家们也开始利用免疫疗法来治疗HIV感染。近日,关于HIV免疫疗法迎来了两项新突破:来自美国TSRI和中国上海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构建出抵抗HIV的免疫细胞,有望治愈HIV感染。媒体称,这可能意味着人类第一次清除潜伏在淋巴细胞中的艾滋病毒。这种处于休眠状态的被感染细胞(研究人员认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期间艾滋病病毒仍然隐藏在这些休眠细胞内)是艾滋病目前无法治愈的主要原因。但是它预示着,HIV特异性抗体能够长效抑制甚至消灭HIV病毒,有望取缔患者对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的依赖,从而迈出长效抑制病毒的重要一步。
在动物试验中,该联合方法降低了外周血和淋巴结中的病毒DNA水平,促进了病毒抑制并延迟了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停药后的病毒反弹。这项研究由生物学教授Pamela Bjorkman领导,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cell》期刊上。2014年,凭借两起并购,上海莱士实现了这两个指标的双飞跃。
也正是受制于血浆原料供应紧张,血液制品在中国处于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据了解,科瑞并非这项交易案中的唯一买家,而最终选择前者,公司CEO Bernhard Ehmer表示,科瑞的收购提案想得很清楚,而该项交易不仅可以为股东带来即刻利益,也会为公司带来长期价值。尽管实现持续增长,然而增长率已经出现大幅下滑,2015年上海莱士实现营收20.13亿元,同比增长52.5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42亿元,同比增长182.35%。根据二者签订的五年协议,Biotest总部将继续保留在德国,公司名称不变,并按照管理层规划增加员工数量。
这一收购价格较Biotest过去三个月的平均股票价格溢价55%。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有中国买家参与,西方国家的监管审批会更加严格,并要承担专利可能会受到损害的风险。
Biotest的产品主要用于治疗凝血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等。而通过收购,上海莱士已经基本完成了国内市场的资源整合,丰富的血浆资源将为其内生稳定增长奠定坚实基础。科瑞是谁?这家投资公司最为业界所熟知的身份是上海莱士的实际控股股东之一,而其涉及的投资领域还包括金融服务、制造业和矿产资源等。一个月前,科瑞集团董事局主席郑跃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科瑞接近收购德国生物科技公司Pan Biotech,这笔交易的估值在100亿元左右。
上个月,路透社和彭博社先后曝出消息:复星医药和上海医药将参与德国著名仿制药企史达德(Stada)的竞购,市场估计这桩交易成交金额可能高达38亿美元(约263亿元),随后两家公司均对此桩交易发布了澄清公告。因此,依靠科瑞集团丰富的并购资源,上海莱士或将迅速发展落足于海外并购,进一步催生血液制品企业行业内整合。图:Biotest CEO Bernhard Ehmer1、全球扫货2016年,科瑞集团以72亿元收购英国血浆制品企业BPL(Bio Products Laboratory Ltd.)。并购第一单发生在2014年1月,上海莱士18亿元并购邦和药业(并购后更名为郑州莱士),获得两家单采血浆站的120多吨采浆能力。
根据上海莱士发布的2016年业绩快报,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3.26亿元,较上年增长15.5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3亿元,较上年增长11.84%。图:郑跃文而根据路透社最新消息,德国血浆产品制造商Biotest同意接受科瑞集团提出的包括债务在内价值14亿美元(约96.6亿元)的收购案。
截至2016年7月中国药企出海并购全景图:。而有消息称,这项计划现在遇到了中国监管机构的阻碍。
根据相关统计,2015年国内采浆量约5800吨,而实际需求量约为12000吨,2015年进口的人血白蛋白占比已接近60%。首先是单采血浆站由12家增加到28家,从行业第四跃居为行业第一,远超于第二名的18家浆站。而一旦其出现在交易市场,资金充裕的全球玩家绝不在少数。上海莱士曾在2016半年报中表示,公司控股股东科瑞集团未来将把BPL100%股权择机注入上市公司。来源:长城证券研报以内生式增长为根基,外延式并购为跨越,产业经营和资本运营双轮驱动,规模增长与价值增长并重,这是上海莱士未来几年的发展战略。尽管收购同路生物和邦和药业让上海莱士一举从行业第四跃居中国最大的血液制品企业,但两家公司的业绩表现各有差异,并未实现收购时披露的业绩承诺。
另一方面,从国际血液制品行业来看,2004年开始出现大规模的行业整合,行业高度集中,目前全球仅剩约20家企业(中国除外),仅贝林、百特、拜耳、基立福、奥克特珐玛等几家大型企业就已占全球血液制品市场的70%左右。根据上海莱士2015年报显示,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共拥有单采血浆站 33 家(含公司已获准新建5家,同路生物在建2家),采浆范围涵盖10个省(自治区),年采浆能力八百余吨,血液制品产品品种达11个。
但从收购标的来看,维生素生产厂商,特别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制造商备受中国药企青睐。如果成功,上海莱士可能会以增发股票的形式间接获取超过45个国家的国际血制品市场。
药企出海并购最大金额被刷新,上海莱士重返千亿市值 2017-04-13 10:00 · angus 中国医药行业出海交易记录再次被刷新,这次的主角是上海莱士和它的母公司科瑞集团。事实上,类似于史达德这样甚至更高体量和级别的收购标的并不会经常出现。
第二单是当年12月,以47.58亿元并购同路生物89.77%股权,这又为上海莱士的业务版图增加了14个单采血浆站(含3个在建)的近400吨采浆能力比如,合生元以总共16.97亿澳元(约87.87亿元)收购澳大利亚维生素及草药和矿物补充品企业Swisse的100%股权。除了提供给BPL 外,还向 Biotest 等血浆成品企业提供原料血浆。根据二者签订的五年协议,Biotest总部将继续保留在德国,公司名称不变,并按照管理层规划增加员工数量。
并购第一单发生在2014年1月,上海莱士18亿元并购邦和药业(并购后更名为郑州莱士),获得两家单采血浆站的120多吨采浆能力。2014年,凭借两起并购,上海莱士实现了这两个指标的双飞跃。
Biotest的产品主要用于治疗凝血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等。而有消息称,这项计划现在遇到了中国监管机构的阻碍。
尽管收购同路生物和邦和药业让上海莱士一举从行业第四跃居中国最大的血液制品企业,但两家公司的业绩表现各有差异,并未实现收购时披露的业绩承诺。根据最新消息,史达德同意接受贝恩资本和Cinven提出的53亿欧元(约387.7亿元)收购报价。
上个月,路透社和彭博社先后曝出消息:复星医药和上海医药将参与德国著名仿制药企史达德(Stada)的竞购,市场估计这桩交易成交金额可能高达38亿美元(约263亿元),随后两家公司均对此桩交易发布了澄清公告。受此影响,上海莱士今日收盘价为20.36元,上涨0.3%,总市值重新迈回千亿门槛,达到1011.94亿元。图:Biotest CEO Bernhard Ehmer1、全球扫货2016年,科瑞集团以72亿元收购英国血浆制品企业BPL(Bio Products Laboratory Ltd.)。2、业绩承压血制品行业是医药产业中的特殊细分行业,其最大的特殊之处在于原料是人的血浆。
国家政策支持以及行业自身发展,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根据相关统计,2015年国内采浆量约5800吨,而实际需求量约为12000吨,2015年进口的人血白蛋白占比已接近60%。
根据上海莱士发布的2016年业绩快报,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3.26亿元,较上年增长15.5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3亿元,较上年增长11.84%。截至2016年7月中国药企出海并购全景图:。
2015年10月其研发的Coagadex(凝血因子X)获得美国FDA批准,是全球首个获批的治疗罕见出血性疾病——遗传性凝血因子X缺陷症的药物。其美国分部有34个血浆站,每年采浆量约为2000吨,是全球最大的第三方血浆供给商。